服务热线:135-7733-0218 协会概况   协会动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专题活动   政策法规
经验讲堂

秋分过后,这类咳嗽又来了!中医治疗看这里

发布时间:2023-09-23 23:31:47   本文来源:本站   浏览量:250
上部横幅

秋分过后,这类咳嗽又来了!中医治疗看这里


立秋以后,早晚温差增大,人们容易受凉,同时空气干燥,所以进入了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有媒体报道,入秋后各大医院门诊咳嗽患者增加了近三成,除了老人、孩子,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咳嗽“大军”。

中医认为,秋季燥邪盛行,燥邪常使人的咽喉、鼻腔有干燥之感,进而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侵犯入肺。所以,秋季既是咳嗽的高发期,又是养肺的“黄金季”。

如何辨证诊治秋燥咳嗽?

秋季燥邪分温燥、凉燥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秋燥是指人体在秋季感触燥邪而受到的一些影响或者发生疾病。常在秋分之后至小雪前发生,病邪从口鼻侵入,产生诸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气干燥的秋燥证。

秋燥证虽不十分严重,但会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中老年人或者阴虚体质者,容易旧病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秋燥有2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热,一偏于寒,故临床上分为温燥、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秋燥属于外燥,治当清宣润燥,温燥宜凉润,寒燥宜温润。

中医学将咳嗽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痰湿咳嗽和气虚咳嗽。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故根据不同的症状判断咳嗽的类型,对症选方是治疗秋燥咳嗽的关键。

温燥咳嗽: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温燥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带有血丝,咽喉痒痛,声音嘶哑,唇干,鼻干,渴喜凉饮,舌边尖红,苔黄,脉浮细数。治疗宜清润为主,辅以滋补、养气血药。秋为肺所主,肺盛而肝弱,故应滋补肝肾,以调理脏腑之间的平衡。

秋梨膏 适用于久咳、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甚则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患者。

现代医学之肺结核、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有上述症状者也可对症选用。成人每次服15 g,2次/d,温开水调服。>7岁小儿服成人1/2量,3~7岁小儿服成人1/3量。风寒咳嗽、湿痰咳嗽患者忌服,并应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橘红丸 由橘红、瓜蒌皮、石膏、苦杏仁、浙贝母、地黄、麦冬、苏子、半夏、茯苓、桔梗、款冬花、甘草等制成,有清宣肺热、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对秋燥伤津、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最为合适。

临床表现为咳嗽不止、夜间为甚,咳痰量多,色黄质稠,喘息气急,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舌干燥,心胸烦闷等。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脓肿等出现上述症状者也可服用。

成人每次服1丸,病重者每次服2丸,2次/d,空腹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莱阳梨膏 由莱阳梨、陈皮、浙贝母、法半夏、橘红、白糖、蜂蜜等制成,有清肺化痰、生津润燥、理气止咳的功效,主治燥热伤肺或肺热久嗽阴伤、灼津成痰,肺气上逆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有痰、咯痰不爽、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咽干口渴、声重音哑、形体消瘦、骨蒸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等。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出现上述症状者也可服用。

成人每次服10~15 g,3次/d,>7岁小儿服成人1/2量,3~7岁小儿服成人1/3量。外感咳嗽患者忌服。

鸡苏丸 此药由百合、天冬、麦冬、苦杏仁、瓜蒌皮、石膏、桑白皮、沙参、桔梗、橘红、苏子、半夏、知母、款冬花等20余味中药制成,有清肺泻火、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久患燥热、灼伤肺阴、痰热内蕴、肺气失宣而久咳不止者,症见咳呛气急,痰少或吐痰色黄稠、胶黏难咳或时有咳血,身热口渴,咽喉燥痛,气逆喘急,胸膈满闷,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苔黄,脉细而数等。现代医学之急性支气管炎、咽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出现上述症状者也可服用。

成人每次服3~6 g,2~3次/d,>7岁小儿服成人1/2量,3~7岁小儿服成人1/3量。凡痰湿壅肺、寒痰停饮犯肺而引起的咳嗽气喘等均应忌服。

二母宁嗽丸 此药由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栀子、瓜蒌皮、桑白皮、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等制成,有清泻肺热、宣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燥热伤肺、肺阴受灼、肺气失宣而咳嗽者,症见咳嗽久而不愈,干咳,痰黄、量少黏稠而难以咯出,胸闷气促,气逆喘息,咽干口燥或声哑喉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成人每次服1丸,2次/d。外感咳嗽、寒痰咳嗽者禁服,忌食辛辣之物。

凉燥咳嗽:温肺润燥、祛痰止咳

凉燥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频频,痰液清稀,鼻塞流清涕,背心发冷,无汗,头痛,咽干唇燥,不发热或低热,舌淡苔白,脉浮紧。治以温肺润燥、祛痰止咳。凉燥的治疗虽然与风寒表证类同,但不宜用麻桂之类辛温伤阴之品。

杏苏散 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其性味辛温,温润不燥,不伤肺阴,故有辛散与温润的双重功效。若外有秋凉束表,内有痰热蕴结者,不妨加用天花粉、象贝母、冬瓜子等,以润肺化痰。

杏苏二陈丸 方由二陈汤加味制成。本药适用于凉燥咳嗽,以微热恶风(寒)、鼻塞头痛、咳嗽痰多为主症者。

麻黄止嗽丸 适用于凉燥证。可用红梨1个切片,煎水送服,有润肺肃降之功。

缓解秋燥,多管齐下

食疗养生,举足轻重 秋季天气干燥,很多人到了这个季节会感觉咽部干痒,咳嗽,应该注意养肺润肺,而食疗养生的作用举足轻重。食疗养肺应关注以下3个方面。

润肺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秋季饮食起居都要以润肺为要。大家所熟知的梨、百合、蜂蜜、豆浆、莲藕、银耳都是润肺良品,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都有一定的润肺作用,如柑橘、猕猴桃、柚子、苹果、小白菜、茭白、萝卜等。可以看到,润肺的食物多属清补,性味酸甘,质地清稀,以补津为先,适合肺为清虚之体的特点;不同于鳖肉、泥鳅等滋补肾阴的食物,以补液为主,适合肾为五脏之根的特性。

补肺气 肺主气,气的生成必须有原料,这个原料除了肺吸入的清气外,还有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保证合理的营养是补肺气的基础。而山药、大枣、芋头、茯苓、葛根粉、香菇也是补肺气的有益补充。

宣肺 肺的功能特点是宣发肃降,清气不升,则浊气不降。不能一味润肺,滋阴过度,酿生痰浊。所以滋阴应配合宣肺,紫苏、芫荽、薄荷、萝卜缨、香葱等可以作为佐料在食物中添加,使得肺气得宣,燥邪可驱。

少食加重秋燥之物 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因此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其他生活细节也需注意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因此,虽然自古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也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

需要注意的是,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适宜秋冻人群以中、青年体质较好的为主,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是不适宜“秋冻”的;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弱不禁风的人则更不宜“秋冻”。

●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公园等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注重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津液。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多事之秋”。

●运动不宜过量。中医讲,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能够停止,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上部横幅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为原创/投稿/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或内容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处理。 #

服务热线

135-7733-0218

了解入会条件

了解会员权利和义务

了解网站合作

微信服务号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HTXWL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