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5-7733-0218 协会概况   协会动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专题活动   政策法规
会员文学

格早寨,你真的很美

发布时间:2023-10-17 21:40:46   本文来源:本站   浏览量:229
上部横幅


格早寨,你真的很美

(作者:袁家友)

      ( 注:这篇文章是2022年10月23日,蒙自市红地脚文学社为响应蒙自市委、市政府的“振兴乡村,文化先行”的号召,并应蒙自市文澜街道多发勒村委会格早寨村的邀请,到该村进行采风活动,我作为社员,也参与了活动,并被社长要求写一篇关于“振兴乡村”的文学作品提交发表。)


碧蛇,虼蚤,装在布以偷(蒙自方言)。

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在说这句“顺口溜”。

那时候,岁数还小,隐约觉得大人是在说:一条蛇和一只虼蚤,被装在一只布口袋里面。就是不明白啥意思,毕竟那时候限于年龄,还没有想象力。

1.jpg

随着年龄增大,才知道大人们是把蒙自城区周边的几个村子名称连起来,编出来的顺口溜。碧蛇,是草坝镇碧色寨的谐音;虼蚤,是多法勒格早寨的谐音;装在,是芷村镇庄寨村的谐音;布以偷,也是多法勒村委会布衣透村的谐音。不得不说人才在民间,仅凭几个村子名字,就能编出这么一句有“意境”的“佳话”。

80年代末期,我曾经骑着单车去过碧色寨和格早寨这两个村子,去见识“碧蛇”,“虼蚤”的模样。当时,满眼都是小时候到处常见的土墙瓦顶房、一路泥泞的村路和一路上都能看见的粪便、杂草、垃圾,四处一望无际的田野,感觉“顺口溜”的“意境”一落千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十多年一转眼就过去了。

10月23日,我参加红地角文学社组织的采风团队,到格早寨村采风。

一大早,骑着老夫心爱的“野摩托”,后面载着美女社友,穿过繁华的都市道路,绕过熙攘的人群,一路“兜风”,将那些繁华与喧嚣抛在了车后。驶向既熟悉又陌生的格早寨。10多分钟后,暂时摆脱了世俗的牵绊。

我们安心的在隔壁村子各吃了一套羊肉过桥米线,才直冲位于贲古路边的格早寨村,在村口与文学社的老师们汇合。

昨天刚下过小雨,早上天色还很阴沉,看不见一丝蓝天和白云,远处的山顶被白色的浓雾笼罩着。一条整洁的入村道路和彩色工艺伞搭建的顶棚,仿佛一道炫丽的彩虹延伸到村子里,左边是花砖铺就的停车场,右边是一片绿茵茵的果树地,这一景象将我30余年前的“格早寨”记忆一冲而淡。进入村子,一大块绿茵草地首先引入眼帘,中间一条地砖铺就的蜿蜒小路好像连通山脚,草坪内各种颜色的花、树零落有致,周边用条木制作的小栅栏也作了彩色绘画,让我恍如来到了城市公园。

在格早寨村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的热情引领下,文学社一行10余人漫步于格早寨村,一路上但见村民房屋墙上一幅幅构思巧妙的墙绘作品精彩亮相,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格早寨古朴的乡村文化融入到了墙绘艺术中,从朴素简单到创意多彩,展现了乡村振兴新变化。

村支书介绍说,这些文化墙,不仅扮靓了乡村,还丰富了村民文化知识,提高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

进入位于格早寨村尾的“多法勒壮族传习馆”,在一楼展厅,各种壮族乐器和农家器具、农家田园生活的场景,顿时让我有种“穿越”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

进入二楼,村里80余岁的老党员和村干部,和文学社员们交流起“格早寨”名称的起源和传说,壮族山歌文化等。特别是壮族文化探索老师们现场演唱的壮族山歌,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的质朴、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会场不时的欢声笑语和掌声,将交流活动不断引入高潮。

如果说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那么我认为文化墙就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格早寨因地制宜,将通俗易懂的漫画和寓意深刻的文字,生动形象地将自然风景、文明等内容描绘在墙体上。同时,结合“农业+旅游”模式,以“了解农耕文化,传播农耕文明,发扬农耕精神”为主题,在绘画中融入相关元素,打造集民宿、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田园式休闲文化旅游景观,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格早寨,就这么一个平淡的小村子,没有赛过名川古迹的风景,没有一首形容其景的诗句,但,它却真的很美。


上部横幅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为原创/投稿/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读者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字等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侵权或内容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处理。 #

服务热线

135-7733-0218

了解入会条件

了解会员权利和义务

了解网站合作

微信服务号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HTXWL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