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养生知识
熬夜损耗的元气,一个中成药补救回来
  • 时间:2024-10-04   分类:  养生知识  来源:大潘中医   作者:潘伟波(原创)  阅读数:225
  •  温馨提示:本网站所载经方验方等内容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自行按内容配制使用,所产生的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一切责任!

        自从很多地方城镇化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熬夜了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得那时候都是晚上8点多,大家就都准备睡觉了。基本上晚上10点之前,每家每户都熄灯就寝了。
        后来家里搬到城市里去,发现城市里的人普遍都比较晚睡,甚至很多都都是熬夜到很晚的。
        熬夜这个东西,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被迫的,有的人是因为睡不着,有的人是因为要工作,有的人是因为带孩子。
        尽管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可是有时候真的是没有办法不熬夜。

    1.jpg

        今天给大家讲讲一个中成药,就是应对熬夜之后用来作为弥补熬夜对身体的伤害的。
        这个中成药叫做归芍地黄丸,地黄丸家族的一个成员了。
        六味地黄丸大家都比较熟悉,归芍地黄丸可能用得就比较少,这个归芍地黄丸是专门补肝肾之阴为主的。
        大家都知道,熬夜是最伤肝的,至于怎么伤肝法,大家可能就不是特别清楚了。
        其实啊,它不仅仅是伤肝,还伤肾。
        熬夜之后出现的症状,最主要是眼睛干涩、眼睛痛。长期熬夜的还长白头发
        眼睛干涩、眼睛痛这就是伤肝导致的,伤的是肝阴。因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伤了,没有那么多液体可以滋润眼睛了,眼睛就又干涩又痛。
        长白头发是伤肾,“肾之华在发”,肾的精华充足就会上注脑袋,营养头发。如果肾的精华不够了,头发没营养,就想小草一样,慢慢枯萎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熬夜之后,即使第二天补足睡眠,人也一样精神看起来会比较差,这个是元气伤了。元气就是肾气,肾精肾阴伤了之后,就很难转化成肾气了,人体看起来很蔫的样子
        所以熬夜就是伤肝阴、伤肾阴肾精、伤肾气。
        针对这几方面,归芍地黄丸的针对性就很强。
        归芍地黄丸的组方是这样子的:
        熟地 240克  山药 120克  山萸肉 (炙)120克  丹皮 90克  茯苓 90克  泽泻 90克  白芍 (酒炒)60克  当归 60克

        这个是丸剂的剂量,如果用汤剂也可以,用汤剂的话把剂量改为十分之一。一般用中成药会比较方便一些。

        这个归芍地黄丸,其实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当归、白芍两味药

        六味地黄丸也是补阴的,经典的三补三泻。也就熟地、山药、山萸肉用来补阴,丹皮、茯苓、泽泻用来泻肾浊和泻肝火

       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肝肾之阴,前面为什么要补肝肾之阴,和大家都讲得很清楚了,熬夜就是伤肝阴、肾阴,所以要把肝阴和肾阴补回来。

        丹皮、茯苓、泽泻这三味药是泻肝火、泻肾浊的作用,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了,这个东西是泻肝火的。熬夜了之后,因为肝阴少了,所以肝阳相对就亢盛一些,这种叫虚火,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口臭、眼睛红。对付这种虚火,不能用黄连、龙胆之类泻实火的药材,泻实火的药材会反而造成伤阳气和伤脾胃。丹皮就是一种泻虚火的药材,不伤阳气,用在这里就很适合。

         茯苓和泽泻是排湿气的,所谓肾浊也就是湿气的一种,大家都知道睡觉是人体排毒的时间,如果不睡觉,毒排不出去,积攒在体内,这个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就是肾浊,笼统来讲就是湿气,茯苓和泽泻就能把它们排出去。

        最后,就是归芍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不同的点,加了当归和芍药

        当归和芍药都是有补血补阴的作用,而且这当归还能活血。活血就是让血活动起来,不会瘀滞在体内。它俩让六味地黄丸补进去的肝阴、肾阴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可以说对熬夜的人来说,归芍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更胜一筹。

        所以,不得不熬夜的朋友,用用归芍地黄丸,可以缓解很多熬夜带来的不良症状,也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熬夜带来的衰老。

    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手机转发/分享本页给朋友
    文章来源于大潘中医,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转载请注明原出处:http://www.mzzcx.cn/?zhishi/117.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都已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网站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我们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联系邮箱:mzzccm@qq.com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htxwl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