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文化网
电话:139-8860-2154
邮箱:mzzccm@qq.com
手机:13577330218(同微信)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
民间中医网简介
民间中医网(www.mzzcx.cn)系蒙自智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一个中医药知识分享平台网站。旨在为网民读者提供提供中医药知识免费在线阅读交流,轻松学习各种各样的中医药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充满知识的力量。不仅有民间验方知识,养生健康百科知识等,而且还有中草药百科知识,中医行业知识,中医药百科知识等知识大全。
2024年9月18日,民间中医网正式上线,知识分享正式启航;作为一家智诚传媒新办的知识分享集成网站,民间中医网保持更新,每日为读者提供民间验方知识,养生健康知识,中草医药百科,中医药行业百科,中医药百科等为读者打造不同凡响知识体验,让网民在这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民间中医网站致力于成为网民之间智慧的集粹之所,也是健康养生生活百科、文化交流的平台。
欢迎一切拥有共同视野有识之士加入我们、联系我们或者向我们投稿(投稿邮箱:mzzccm@qq.com )。
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3]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说、运气学说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是指以中国汉族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9]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概括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9]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西晋时期,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系统论述了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初步形成了经络、针灸理论。
唐代,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9]孙思邈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载方2571首,两册典籍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宋代是中医药发展的鼎盛时期。政府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专设“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作为最早的教学模型具有直观具体、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宋朝政府专设“校正医书局”,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时十余年。《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等中医典籍都是当时校订和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Copyright © 2024 民间中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5830号 滇公网安备53250302000405号 xml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