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5-7730-0218
一、公丁散:主治寒湿胃痛
寒湿胃痛诊断要点:舌苔厚腻,色白或淡灰;舌质色正,口中和或泛清涎;胃痛绵绵不休,有畏寒感。见此主要症候者,可用公丁散。
方剂组成:公丁香、吴萸、小茴香、广木香、官桂、砂仁、良姜各等分,共为细末,用白饮吞服,每日服2~3次,每次3~6克。
配合服法:外感风寒,恶寒无汗者,可用辛温解表剂,如荆防败毒散之类,煎汤吞服此散;脾胃气虚者,神疲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而胖嫩,用黄芪建中汤一类,煎汤吞服此散;至于寒热错杂,用清热除湿之方煎汤,吞服此散,效果亦颇佳。
口渴,舌质红,苔黄、无苔等,俱不适宜使用此散。
二、楂通莱苏饮:主治饮食停滞之腹气胀
饮食过度,恣啖酒肉油腻,或脾胃伤损,稍多纳入,则停饮留食,可谓之积。《医学心悟》说:“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此方主要治疗饮食停滞,气机不畅所致之以气胀为主的腹胀,症见嗳气,腹胀,叩之如鼓响,舌苔腻或腐。
方剂组成:山楂30克,通草6克,莱菔子18克,紫苏梗10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加减法:大便干燥者,炒莱菔子可用至30克;
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茯苓、前仁等;
苔厚呃腐者,加炒焦麦芽、神曲;
饮食停滞者,加槟榔、枳实;
胀而且痛者,加延胡索、厚朴、青木香;
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槟榔、厚朴。
三、健脾消胀汤:主治脾虚腹胀
脾虚之胀,症见腹胀,按之中空无物,矢气或嗳气后较为轻松,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舌淡苔薄,口中无味,精神抑郁,时呃腐,多见于体质较差或老年人生气或伤食之后。
方剂组成:白术15克,茯苓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5克,官桂9克,枳壳10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神曲10克,车前仁10克,莱菔子10克。水煎服。
脾胃虚弱之人,怒郁伤肝,肝气不舒犯脾,或略为多食,及不易消化之物后,所致腹胀不思食。治疗此症,要以健脾理气为主,略佐消导,而单从疏肝理气及消导着手,很难见效,且益致伤损脾胃。
加减法:血虚者,加当归、白芍;
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
脘闷者,加薄荷梗、香附;
伤食者,加焦三仙。
四、檀香汤:主治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而致呃气,胃脘胀痛,干呕,胁肋不舒,舌苔腻或白或薄黄,口苦,脉弦,心烦。可用檀香汤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丹参20克,檀香6克,延胡10克,金铃炭10克,白芍12克,甘草3克,砂仁6克,良姜10克,广木香4.5克,官桂10克。水煎服。
加减法:口苦,呕吐者,加竹茹、黄连;
肠鸣,腹痛且泻者,加陈皮、白术、防风;
泛吐酸水,时时嘈杂者,加煅瓦楞子或左金丸,以平肝和胃。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本文来源: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