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电话:139-8860-2154
邮箱:mzzccm@qq.com
手机:13577330218(同微信)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
赵常安
弥勒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2015年7月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在弥勒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
曾至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修急性中毒与血液净化技术;发表省级及国家级论文10余篇。
擅长:急性中毒、乙肝、急慢性肝炎、肾衰竭、焦虑抑郁症、糖尿病、脓毒血症、发热等。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较高,被人尊为“药*”。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